南濱路之春
夜幕降臨,龍門浩老街燈火通明,市民游客逛街打卡 攝/郭旭
打造放牛村“三變”改革品牌 攝/郭旭
金堰社區藝術中心在和家廣場舉辦“傳承孝廉文化”書畫展
耍街夜市
南岸,是全市產業和科技的核心承載區域。正深入落實黨建統領“885”工作體系,打造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推動黨的領導力組織力全面躍升,以高質量黨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南岸著力建強戰斗堡壘,實施“紅巖先鋒·南岸行動”。全面推行黨組織“評星定級”,優選培育“紅巖先鋒”黨建示范點30個,迭代升級現代化黨群陣地5個;提升智治效能,深化“黨建扎樁·治理結網”集成改革,基層智治體系實現“鎮街-村社-網格”實戰貫通,成功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連續6年獲評全國創新社會治理最佳案例;引領發展大局,構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工作體系,以迎龍創新港為載體打造綠色低碳科創高地,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增速居全市第一,去年gdp增速居中心城區第一。
龍門浩街道 以文聚力 以文興業 以文化人
去年以來,龍門浩街道堅持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因地制宜打造“龍門浩客”文化品牌,有力地推動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走入大街小巷、千家萬戶。
龍門浩,得名于“巴渝十二景”之一的龍門浩月。這里既是千年黃桷古道的起點,更是抗戰期間名流的匯集地,集巴渝、抗戰等文化于一域,歷史人文資源豐厚。
龍門浩的龍門路,是連接南濱路、大南山風景區、江南新城的交通動脈。800多米的老路彌漫著濃濃的老山城煙火氣,串聯起長江索道、開埠遺址公園等知名景點。
今年春節期間,龍門路沿線迎來了如織的游人。在很大程度上,這得益于市容環境的蝶變。舊改中,龍門浩街道堅持文旅商融合發展,讓龍門路周邊8000余平方米棚戶區實現了向文創街區的大變樣。打造出30多處文創景觀,新建20余處基礎服務設施。盤活閑置資源,入駐40余家文創店,深受市民、游客特別是年輕人的喜愛,成為一方近悅遠來的重要文旅“打卡地”。
傳承文脈強自信
龍門路沿線的蝶變,是龍門浩街道全面推動深化改革,創新文化品牌的生動范例。
龍門浩街道致力打好“文化牌”。明確以弘揚改革創新時代精神為主題、以文旅商體融合發展為載體,以建設“小而美、和而美、富而美”精品街道為目標的“龍門浩客”文化ip建設計劃,日走訪、周研究、月復盤推動落地見效。
擺好“龍門陣”。邀請川美、南岸區作協召開文化座談會10余次,為“巷巷油茶”等3個“老字號”申報非遺,聚攏老街“原住民”成立南岸區唯一街鎮作協,通過舉辦原住民回憶對話會、作協成員文化聯誼、編印《山水龍門浩》作品集等方式深度發掘特色人文,喚醒人們對老山城的城市記憶,勾起人們對霧都風情的鄉愁。
激發“原動力”。主動服務重慶開埠遺址公園開業運營,自加壓力、自籌資源,盤活閑置房屋打造馬鞍山—龍門路文創藝術街區,承辦成渝雙城記文學對話活動,以文會友吸引百余家文創門店入駐,推動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讓文化強街成為龍門浩人的共識。
文化經濟比翼飛
龍門浩街道堅持把文化品牌建設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互促共進,讓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成為發展的傳動機、推進器。
建場景增流。推出“巴渝十二景”“龍門浩的前世今生”等“龍門浩客”主題大型圖文宣傳39處,自創自編城市民謠《浩客龍門》mv,重現老重慶生活場景,打響“好客龍門”文旅名片,去年累計接待游客700萬余人次,同比躍升近125%。
講故事招商。與區融媒體中心、新媒體大v合作,積極在網絡上編發招商利商惠商軼事百余條,主動在龍門浩老街、馬鞍山老街對“老特產”和“老字號”開展直播帶貨和網絡推薦,街道市場主體同比增長150%,吸引金悅未來、香港致同等10余家優質企業入駐。
強口碑引援。成立專班主動向外埠企業打包推薦優質資源、特色產品,動員社區居民“口碑營銷”,口口相傳吸引社會投資,促成東原地產計劃投資4.5億元打造“馬鞍山·重慶人家”項目。
春風化雨優環境
龍門浩街道堅持通過文化品牌建設,將宣傳文化思想工作融入日常。
宣講進人心。街道、社區結合樓棟會、院壩會,通過快板、順口溜、歌唱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經常性在市民、游客集中處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微宣講等“龍門浩客”主題活動,讓群眾懂得起、傳得開、記得牢,讓理論宣講干貨多、接地氣、有實效。
文明入街巷。常態化開展群眾性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日日有服務、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發動社區居民幫助市民、游客解決急難愁盼問題600余件次,涌現出全國最美志愿者何素貞、重慶五星志愿者冉崇華等先進典型,展示出龍門浩人急公好義、熱情好客的良好形象。
服務在狀態。成立紅巖先鋒黨員服務隊,設立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和黨群驛站,建好“1+3+n”網格治理隊伍,公開24小時服務熱線,第一時間受理處理群眾訴求,及時調解化解營商、旅游、物業、鄰里糾紛,切實增強居民獲得感和游客體驗感,讓好口碑成為打響“龍門浩客”文化品牌的“金名片”。
南山街道 寫好城鄉融合發展大文章
南山各類產業資源富集,如何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走好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之路,是擺在南山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面前的頭等大事。
南山街道以黨建引領全面發展,北部聚焦鄉村振興,中部著眼創新社會治理、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南部立足火鍋產業發展,讓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錦繡花團,扮靚山野田園
1月26日上午,南山街道放牛村村委會廣場臘梅飄香,人頭攢動。一年一度的分紅大會盛大舉行。今年,是放牛村集體經濟分紅的第七年,村民們共分得現金290萬元,人均2500元,同比去年增長超10%。
放牛村位于南山風景區北部,自然生態良好,交通優勢突出,但全村農業效益微薄,集體經濟不發達。近年來,該村搶抓鄉村振興機遇,最大限度激活鄉村資源、資產,因地制宜發展鄉村公園、花卉苗木、特色民宿三大主導產業。
截至去年,放牛村已發展特色花木3000余畝,生態旅游收入年產值超1.2億元。斬獲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文明村鎮、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稱號等國家級榮譽。
在深化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過程中,南山街道大力打造“南山盆景”品牌,著力建好雙龍村下石牛組盆景產業基地?;貙⒁M優質園林企業及花木大戶,逐步形成制作、展銷、教培、研學、觀光旅游、綠化服務等多功能綜合性產業園。依托“盤活+入股”“流轉+服務”“筑巢+引鳳”模式,強化農戶與村集體、企業的利益聯結,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預計基地建成3-5年后,每年產值將增收1000萬元,村集體經濟年增收30萬元—50萬元。
此外,街道還依托國家級盆景大師田一衛技術優勢,傳幫帶培育盆景匠人團隊50余人、花木盆景種植戶250余戶,注冊“川東南山盆景”品牌、打造全產業鏈,形成以雙龍盆景示范園、放牛銅鑼花谷、杜鵑園為主的產業布局,全域種植業面積達8000余畝,年銷售額上億元。
產業勃興,城鄉宜居宜業
南山的鄉野,花團錦簇;南山的城區,火鍋飄香。
重慶火鍋,聞名中外。若問老重慶人哪里是重慶火鍋規模最大、名聲最響的聚集地,得到的答案,一定包括位于南山街道的南山火鍋小鎮。
近年來,南山街道集中資源打造南山火鍋一條街,集群鮮龍井、巴倒燙、枇杷園等20余家火鍋品牌,推動形成1200余畝的南山火鍋美食地標,日容納量近5000桌,日接待量達4萬人。2024年春節期間,火鍋一條街營業額同比增長約16%。
既看眼前,也重長遠。城鄉融合發展,南山通過活化優秀傳統文化,助力產業行穩致遠。
街道積極探索涂山窯文化遺址保護利用,聯合著名藝術家江碧波教授共建涂山宋窯研發制作中心。同時,積極推動華夏陶藝研究院意象思潮聯盟入駐轄區,打造涂山窯與邛崍邛窯“窯窯相望”文創項目,共塑“巴蜀好禮”品牌,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優美宜居的環境,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基石。南山街道在石牛村打造“雙獅詠梅——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提煉出“白墻青瓦”的巴蜀鄉土地域元素,并將其融入巴蜀美麗庭院的具體設計中,探索“新巴渝人家”重慶特色,通過改善農房及提升景觀環境等措施全方位改善村莊整體風貌,創建宜人的生活生產生態空間,構建和諧的農村新社區。
花園路街道 多點支撐強治理 構建“三益社區”新格局
在以“一統六化”打造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的總體要求下,花園路街道探索提出“雙聯雙促(機關黨建聯建社區黨建、社區黨建聯建企業黨建,促進黨建工作與基層社會治理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雙融合’)”工作思路,推廣“三益社區”建設經驗,在南湖、金堰、金山路、明佳園、古樓灣等多個社區打造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三益實踐點。
在家門口享受優質公共服務和配套
成立于2001年的花園路街道南湖社區地處南坪核心,是典型的“老舊散”社區,轄區人員結構復雜,流動人口和老年居民比例高達50%以上。
針對居民安全感不高、服務管理難等問題,南湖社區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將基層治理與傳統文化相融合,著力打造“三事分流”加強版,建設益人、益己、益家園的“三益社區”。
借助環境綜合整治契機,南湖社區通過對零散地塊、閑置房屋實施“微更新”“微改造”,建設群眾喜聞樂見的三益書院、微益坊、微益家公益體驗館、兒童之家、科普之家、文化之家、家風長廊、鄰里之家等20余個“小而美”的文明實踐陣地。
“下雨也可以見面聊天了,安逸?!薄拔覀兛梢灾苯影演喴伍_到黨群服務中心了?!奔易∧虾鐓^的殘疾人老游和老伍是一對好朋友。平日里,只能靠輪椅出行的哥倆見面要看天氣,加之常去的南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位于二樓,給他們的見面帶來了極大不便。
去年,南湖社區以打造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為契機,全面啟動黨群服務中心迭代升級,按照“一核三場景n家”空間布局,對散布在社區的各類型服務空間提檔升級,盤活使用。通過鏈接資源和服務的下沉,讓社區更便利。實現從小孩到老人全年齡段生活場景的融合,讓社區公共服務空間真正成為讓人可以親近、可以漫步、可以停留的地方,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到最好的公共服務和配套。
多個實踐點支撐“三益社區”新格局
從南湖社區走出的“三益社區”治理理念,在花園路街道全面推廣,“三益實踐點”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
南湖社區以搭建充電賦能“平臺”支撐、黨建服務“空間”支撐、治理結網“機制”支撐、唯實爭先“品牌”支撐、為民特色“項目”支撐,建設“家在南湖 三益社區”。
金堰社區充分發揮黨建統領作用,制定“黨建和融、要事和議、治理和順、小區和諧”工作思路,打造“萬物共生皆為和,團圓和諧便是家”社區生活共同體,建設“三益社區 和家金堰”。
金山路社區加強政企聯動,推進黨建“146”工程,即發揮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依托1個政企聯動服務平臺,建強黨員、榜樣、社賢、志愿者4支隊伍,開展理論聯學、思想聯引、資源聯動、活動聯辦、隊伍聯建、發展聯促“6聯”行動,建設“三益社區 同繪金山”。
明佳園社區打造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優軍服務保障、文化體育保障的“7有2保障”公共服務完整社區,建設“三益社區 幸福明佳”。
古樓灣社區積極整合共建單位、西計醫院等社會資源,以大健康為主題,打造健康步道、科普長廊、健康驛站等群眾活動空間,搭建路、站、場、團、圈“5個1”平臺,著力建設“三益港灣 健康古樓”。
三益實踐點遍地開花,分別側重于三益社區2.0版、和家共治、政企共建、大健康、完整社區建設等,不斷增強著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連點成片構成花園路街道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示范圈,共同構建起“三益社區”的全新格局。
涂山鎮 打造“141”智治體系 提升黨建統領基層治理效能
基層智治體系作為數字重慶建設的“最后一公里”,是數字化改革延伸至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去年,涂山鎮圍繞“打造基層智治新涂山”目標,謀劃推進“一中心四板塊一網格”基層智治體系建設,打破層級站所界限、粗放管理模式及傳統方法手段,推動職能體系重構、運行機制重塑、資源力量重組,突出實戰實效,切實提升黨建統領基層治理整體效能。
和諧環境好戲連臺
退休的全國勞動模范唐永勝,每周四至周日都會準時出現在黃荊坡社區的“耍街夜市”。他是夜市“黨員誠信鋪”的一員。唐永勝經營涼粉涼面不為賺錢,只為亮出自己的黨員和勞模身份,帶動夜市經營環境更規范。
耍街夜市入口,“紅巖先鋒 涂山行動”的牌子格外醒目。這是耍街夜市用“黨建紅”撬動經濟“大發展”的獨特標識。涂山希望打造出“一個黨員帶動一片模范商戶”的夜市經營新格局,營造出人人參與、人人誠信和人人助力的和諧經營氛圍。
和諧的氛圍,不僅限于夜市經營。去年10月,涂山鎮垃圾分類數字化建設首批試點的ai智能投放站,在國際社區觀邸二組團小區正式投入運行。
每當攝像頭監控到有人進入垃圾投放區域時,系統會自動播放垃圾分類宣傳和提示語音。如識別到亂投放、垃圾滿溢、桶身未閉蓋等現象,系統會用語音提醒居民規范投放,并及時向物業后臺告警,安排保潔人員現場處理。目前,這種ai智能投放站正在涂山逐步推廣。
在涂山鎮,好戲連臺上演。去年4月,涂山鎮“南山畫繡傳習基地”授牌儀式在福民社區舉行,開啟了非遺文化傳承創新與非遺傳承人挖掘培育協同發展的精彩篇章。首期南山畫繡培訓課程,吸引了近30位涂山繡娘觀摩學習。
非遺傳承方面,涂山鎮還簽約了涂山青溪窯,探索建立數字非遺工作室、文創策劃與營銷中心,讓非遺在傳承中逐漸活化,在活化中更好傳承。
創新智治示范全市
連臺的好戲,源于“智治”的有力。近年來,涂山鎮圍繞“打造基層智治新涂山”目標,建立全周期閉環管理機制,探索崗位聯絡員機制。建立協同化業務體系,健全多跨協同機制,32類多跨事件處置由“一事一會商”變為“按責按流程”;建立聯勤聯動機制,協同高效解決矛盾問題;建立預警公告機制,實行“一點發生、全域預警”。
涂山鎮將落實“885”黨建統領工作機制、全民反詐實現“雙降”等30項目標納入“跑道”。將統計調查、反詐宣傳等15項常規工作轉至線上閉環運轉。探索打造微服務、微議事等“六微”治理品牌,實現“中心+站點”縱向貫通,方便群眾直接表達需求。
“141”體系的建立運行,直接推動了基層減負。事件處置流程由“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科室負責人—科員”轉變為從指揮中心直接派發至崗位、網格,公文由原來層層簽批轉變為一鍵直達,由此帶來的直接變化——2023年會議數量、發文總量分別降低41%、28%。
同時,對緊急重要事件進行跨板塊、跨社區、跨層級調度指揮,2023年以來共督辦處置維穩處突、隱患排查等任務2112件次,完成率100%,處突響應時間縮短30%。
針對高頻群眾訴求,涂山鎮推動形成236項“三事分流清單”,引導轄區企業群眾照單辦事,分類解決矛盾糾紛1179件。充分發揮“網格長+3類網格員+7類專業人員”網格力量,服務群眾更接地氣、更有人情味。
在去年舉行的全市數字重慶建設推進會上,涂山鎮以“141”體系引領的基層智治試點工作獲推廣肯定。